围棋下得快好,还是下得慢好?
围棋下得快好还是下得慢好,这下彻底迷茫了。
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谈起,聊聊在对局中,我们到底该不该长考,以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把控比赛的时间节奏。
01 长考是把双刃剑 长考是一项非常难的抉择,如果用得好,它可以成为你铺垫胜利,甚至是反败为胜的基石,但是用的不好,则会成为你败局的伏笔。 如何判断长考好还是不好呢,我们就先说两个好的例子。 先说好的案例,在1978年日本第2期棋圣挑战赛上,藤泽秀行九段对上了加藤正夫九段,当时在大比分上藤泽秀行以1比3落后,只要再输一盘就会彻底告别比赛,在第93手时,藤泽长考了近3小时,将局部的变化完全机关算尽,最终将加藤大龙擒获,吹响了反攻的号角。
机关算尽之后,93手吹响了反攻的号角
相同情况的还有赵治勋九段,只不过他的长考一般集中在开始,很多手棋都要思考30分钟以上,后来这个习惯才得到揭秘,原来是因为赵治勋非常讨厌被聚焦的感觉,棋局开始时记者们的拍照动作让他无法集中精神,而长考的过程,则是他调整心态的过程。
长考中的赵治勋九段
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,最适合长考出现的有两个场景,其一是关键手的思考,长考能够帮助棋手尽可能地算清楚其中的变化,另外一个就是心态上的调整了,通过长考将自己的临场状态调整至最佳,以便全力以赴进行接下来的棋局。
既然有好的例子,自然也有不好的案例,比如在2019年日本低45期名人战中,35岁的村上晶英三段对上柳时熏九段,让人没想到的是,白棋从第一手棋开始就进行了长考,思考足足3个小时后直接进入读秒,不知道村上晶英是否是想通过长考拖垮柳时熏的体力,不过最后结局却相当惨淡,最终输了58目半,被柳时熏暴打。
在职业棋手中,能输这么多的也算是凤毛麟角了
虽然村上的想法是好的,但你在长考的时候对方也在长考,特别是在开局时变化不多的时候,长考就是及其没有意义的事,从村上的案例来看,实力才是硬道理,通过长考投机取巧是不可为的。
02 孩子们该不该长考
对于初学者的孩子们来说,由于定式掌握不牢固,且随手棋的现象比较多,因此绝对是推荐慢点下棋的,越是认真思考出来的棋,越能够掌控局面,相反因为没想清/想吃子而匆忙下得过于冒险的棋,很多时候都是棋局反转的开始,而初学者练习长考,也有助于锻炼注意力,让孩子能够更集中于棋局当中。
事实上,即便是在职业的对局中,棋手们也都更倾向于长考,哪怕是读秒阶段,往往也要卡到最后1秒才落子,毕竟哪怕算清楚了这手棋,多留点时间算清楚其他变化也是好的。
每一秒都要用好,才是职业棋手
对于孩子们来说,比赛大多采用的事包干制,即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下完,因此也对孩子们的时间规划提出了要求,同上文提到的一样,在关键手的长考,更有利于孩子们走出精彩的步伐。
至于什么时候该下快棋,通常建议孩子们在对某个定式掌握比较熟练、或是棋力领先对方时可以使用,这样可以给到对方时间上的压力,诱使对方失误,当然这属于比较高深的战术了,需要一定的使用技巧。
在时间压迫方面,比较知名的棋手就是柯洁九段了,在与Alpha Go对弈之后,柯洁迎来了22连胜,实力强劲的他选择与其他职业棋手下“让两子”的15秒一步的超快棋,出乎人意料的是,柯洁对战了6名职业棋手,在4胜2负的骄人战绩的同时,他竟然还在超快棋的过程中回复了古力的微博,这无疑是快棋的典范,也让和他对战的棋手感到压力山大,毕竟一个下超快棋还能分神做其他事的棋手,棋力之深足以让人感到深深的恐惧。
柯洁的算力,让人感叹
那么你更倾向于在下棋的过程中长考还是“快刀斩乱麻”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。